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图片新闻

木里苗族 凉山世居民族中的一抹瑰丽

2018-01-12 来源:

  木里苗族主要聚居在白碉苗族乡和固增苗族乡,其余散居于西秋、乔瓦镇、项脚等乡(镇),有陶、张、侯、韩、项等十多种姓氏。

  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,木里苗族有4279人,2003年为8549人。木里的苗族按其服饰和习惯,分青苗和白苗两种。木里苗族虽然也受其他民族的影响,但仍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文化。

欢乐的苗家 宋明 州级 木里县博科乡阿托店村6)

  欢乐的苗家。

  百年沧桑 从贵州云南迁入

  100多年前,苗族的先民进入木里,据说木里苗族的祖先是从贵州和云南迁入的。当初迁入木里的苗族逐步增多,为了便于管理,大喇嘛在苗族聚居的地方委派苗族中有威望的人担任“火头”或“排首”等职务,推行其“以苗治苗”的政策。从此,统归于“王国”衙门的管理之下的苗族取得了合法的居住权,定居下来,但全部都属于土司或上层头人的佃户,要承担许多的税和杂役,虽然终年劳累却不得温饱。

  1950年3月,木里解放。1951年,木里废除了土司衙门制定的33种不合理负担,1956年的民主改革,苗族人民不仅从政治上翻了身,在经济上也彻底摆脱了封建剥削的枷锁。1984年,白碉和固增建立了苗族乡,得到了政府的许多扶持政策,当地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。

  解放前,苗族农耕采用刀耕火种,随着时代的发展,现在也开始了科学种植。苗族是半农半猎的民族,但随着野生动物的减少,现在基本不狩猎。受市场的影响,他们的采集业也发生变化,当年虫草火爆的时候,许多苗族群众就到山上采虫草,但市场疲软后,许多人转为采集野生菌和中草药。

  木里苗族不善经商,但现在部份人也做起了药材生意,开起了小商店。过去苗人一般不外出打工,但现在外出打工的人也多起来了。

  精准扶贫 苗家走上致富路

  木里水资源丰富,境内有许多电站建设,因此许多苗族家庭成为水电站建设的移民。

  近年来,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,瓦厂镇纳子村阿托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泥泞湿滑的山路变成了柏油路,低矮的房子变成了漂亮的白墙瓦房,当地苗族居民们住上了楼房,家里有了电视机、小汽车。纳子村支书杨树岗说:“村里有5个组,187户,因为水电站建设,许多村民参与到修路等建设中,使家庭增加了另外一份收入,加上风貌打造和精准扶贫,百姓的住房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。”

  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,木里苗区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等,人们观念也发生了变化,接受了许多外界的新思想,木里苗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。

  在木里康坞牧场小学,虽然是周末,但三年级的苗族学生李子强正在学校晒太阳,因离家远,他们和一群孩子在学校寄宿读书,有生活老师给学生煮饭,照顾他们的生活。凉山实行的15年免费教育,惠及木里苗族。

48230011

  苗族刺绣。

  精致苗绣 独有的民族工艺

  苗族聚居的村落,往往又有其他的民族杂居,因而木里苗族还受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。

  木里苗族的住房以瓦板房为主,设有堂屋。近年来的扶贫新村建设,使苗家住房有了极大的改善,家家住上了瓦房,有的还住上了楼房。

  服饰上,男子留有褡褡长发,结成辫盘在头顶或拖于脑后,头上包青布帕。穿左开襟的蓝色或白色长衫。前胸有一块苗族标记的正方形青布。腰带左边挂一把齐头腰刀,右边挂绣花荷包,下穿麻布长裤,青色或麻布绑腿。

  苗族女子头留长女,发髻上插木梳,包青布头帕。头帕外围套一串小海螺或珍珠或颜色珠子等饰品,耳戴银质叶形耳环或玉石耳环,颈戴项链。上身穿右开襟色布或麻布短衫,短衫外套无领青布褂,腰束有色布带,外围青布镶边或绣花围腰。下穿麻布或白布百褶短裙,包青布或白布裹腿,着草鞋或自做的绣花鞋。作客时,戴银质或铜质手镯。

  木里苗族刺绣很精致,以几何图案为主,颜色以红黄蓝黑为主,其中白雕苗族服饰较为鲜艳。在近十多年里,苗族刺绣发生很大变化,材料多样,图案丰富,显得更绚丽。

  木里苗族的年节,有春节、踩山节、三月三、四月二十八、五月五、七月半等。春节时间与汉族春节节期相同,要杀猪、杀羊、杀鸡吃三天,三天不煮饭。踩山节是苗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,节日期间,男女老少着盛装载歌载舞,热闹非凡,老人叙旧,年轻人玩耍或相亲。

  木里境内民族众多,既有独特的民族习俗与文化,又体现与其他民族的交融性。木里苗族内部团结,也能和其他的民族和睦相处,作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的一个世居民族,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新篇章。(文/图 宋明)

编辑:王博雅

地方文明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