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聚焦西昌

西昌推出七项三农重点工作争创省三农先进和省农民增收先进市

2017-03-20 来源:四川新闻网

  3月15日,记者从西昌3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:2017年西昌市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围绕“五位一体、五个一批”重点工作,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壮大八大支撑产业,特推出推出七项三农重点工作,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速4%,粮食产量达29.5万吨,肉类总产达5.832万吨,增速1%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0元,增速10%,新增核桃面积15万亩。争创省“三农”先进和省农民增收先进市。 

  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强化基础保障 

  一是完成兴胜、安宁各1.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西溪、黄联关等2.9万亩土地整理项目,实施黄联鹿马村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建设。二是加大水利项目建设,完成盐中灌区配套改造项目;启动安远堰取水工程;完成2016年第六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;实施东、西、海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,启动东河水库以及18条山溪河流域综合整治;三是按照“建房不停、修路不止、产业巩固、三建四改加力”的思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,为15个民族乡镇的村安排1万吨水泥,完成巴折村14.77公里的通村道路建设,实现巴折村脱贫摘帽。 

  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“八大产业”,强化产业保障 

  按照“缩小战线,形成拳头,扩大规模,增加效益”的发展思路和“北花南菜果山边,绿色高山坝错季”规划布局,培育优质水稻、玉米制种、生态畜牧、绿色蔬菜、特色水果、精品花卉、“1+X”经果林八大支撑产业,实现产业增收。确保粮食总产29.5万吨、肉类总产5.832万吨;建8万亩杂交玉米生产基地,新建两个制种玉米加工厂;积极推进“凉山—佛山花卉产业园区”在月华乡落地,园区企业总数达33家;落实 “1+X”产业基地19.3万亩(其中核桃15万亩);蔬菜种植20.4万亩,总产67万吨,产值4.5亿元。其中,在安哈镇建1200亩特色蔬菜基地、在黄联、裕隆、中坝等新建2000亩设施大棚蔬菜。种植烟叶1.78万亩,收购烟叶5万担。发展果桑500亩,同时,依托5万亩特色水果产业,提升一批以尔舞食用菌、大德石榴、茅坡樱桃、凤凰葡萄等为主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特色示范点,推进农文旅示范项目建设,提升休闲乡村、休闲农庄、乡村酒店10个。 

  加大科技投入,强化科技保障 

  一是加大科技试验示范,狠抓粮油高产创建示范活动,推进秸秆换肉奶产业化工程,开展设施蔬菜防虫网比较试验、洋葱品比试验等,提高科技转化率。二是加强农户种养殖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,全年培训0.8万人次,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,为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奠定基础,力争转移10.45万人次,劳务收入达19.36亿元。三是完善“西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”建设,新增4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追溯系统。 

  有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电子商务,实现农产品附加值提升. 

  一是做好现有龙头企业项目资金和贴息申报等服务工作,实现每个产业至少有1个企业带动,新引进核桃加工企业1-2家,新建农民合作社20家、家庭农场10家。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,在食品加工园新建2-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,租赁给有需求的农产品中小型加工企业,降低企业前期投入。三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,重点抓好礼州花卉园区3000-5000亩(在月华乡高速路旁,与广东佛山合作新建)、经久2500亩和黄联大德800亩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区建设。四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,在确保现有国家、省级品牌质量的同时,促使“大凉山”品牌使用率达100%;五是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,在提升市级平台的基础上,完成村级(社区)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20个,同时,打造一大批城乡“老邻居”超市、便民蔬果店,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,增加农民收入,方便市民生活。 

  大幸福美丽新村和四好村建设力度,实现产村相融协调发展. 

  一是坚持新村、新居、新产业、新农民、新生活“五新一体”,建设幸福美丽新村54个,建设彝家新寨4个,全市共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85个,新村新寨建设覆盖80%左右的行政村,基本达到“业兴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”的建设目标。二是抓好“四好村”创建,创建62个市级“四好村”,54个州级“四好村”,31个省级“四好村”。 

  深化农村改革,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. 

  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在小庙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,选择西郊、川兴、礼州、黄水、高草、荞地6个不同类型的村扩大试点。二是全面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离,调整农村土地空间,加大土地流转力度,进一步整合农村宅基地建设资源;在安宁镇开展土地流转三权分离试点1000-2000亩。三是开展集体林权流转问题综合整治。 

  推进生态绿化工程,为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作贡献. 

  一是推动安宁河生态走廊建设,启动樟木吊桥至安宁镇试验段建设,打造沿河两岸的休闲康养娱乐;二是落实河长制,加强水利设施建设、管护,提升综合利用率;三是新建3个城市生态公园,新增绿地10公顷,对邛海周边林间空地 “天窗”进行补植补造,植被恢复造林1万余亩,利用成凉合作契机,以成都市政府为主,在临湖山庄旁建30亩“成都林”。四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5次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,形成全民植树良好氛围。 (谭兴)

编辑:李 龙

主题活动


地方文明网站